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陈丽君“长子长孙论”风波:纠错与宽容并不冲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5: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网络截图

近日,“陈丽君说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突然刷屏热搜。

陈丽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长孙,也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里面,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该言论随即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宝二爷”怎么就被当成“长子长孙”了?也有专家学者做了基本科普,对陈丽君的说法进行公开纠错:按古制,“长子长孙”应该是宁国府的贾珍。荣国府要论“长子长孙”,贾琏更为适合。即便从贾政一家来说,贾宝玉也不是长子。

对此,陈丽君鞠躬落泪道歉。她说道:“宝二爷面对记者的时候说错了点话,其实陈丽君面对你们的时候也老是会说错话,我以后一定会让我自己的嘴和我的脑子站在同一战线上。”她自称是不完美小孩,不能保证一定不会犯错,哪怕自己力求完美。

面对公众人物一句说错的话,网友有质疑,专家公开纠错,摆事实,讲道理,澄清谬误,普及常识,让是非对错更加清晰,这都很正常,也很有必要。有理有据的质疑和纠错,底色是善意的正向的,是为了避免错误的信息进一步传播和误导他人,是对《红楼梦》这本名著的敬畏和守护,传递的是严谨、较真、实事求是的正确理念。可以说,网友和专家公开指出陈丽君的错误,无论对于她本人,还是社会,都是负责任的表现,这和“找茬”“鸡蛋里挑骨头”完全不沾边。

当然,这个错误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何况陈丽君也已直面错误和道歉,这是有担当和责任的彰显。舆论对此的普遍态度是,错误被纠偏后,就没必要揪住不放,甚至上纲上线,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让年轻人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再者,说错一句话,并不代表什么,不能因为一个小错误就搞“全盘否定”那一套。瑕不掩瑜,陈丽君对传统文化创新式的传承与传播,是有目共睹的,她能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戏曲演员,就是最好的证明。“零容错率”,不是一个健康社会该有的样子。就连公开纠错的专家都说,一个人说错了也没必要穷追猛打,借此机会不妨呼吁更多年轻人在公共人物的带动下,多去读一读经典。对陈丽君来说,若能借此机会再进一步提升自己,沉淀自己,社会就更乐见了。

在此事中,纠错与宽容,并非两不相容、二元对立。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兼顾,恰恰是对客观和理性的坚守,也契合公众的正确三观和朴素情感。

遗憾的是,在此事发酵过程中,“网暴”的幽灵,又开始游荡了。有针对陈丽君的,无限放大此事进行恶意抹黑,也有针对纠错学者的,骚扰电话狂轰滥炸,谩骂也是铺天盖地,即使在陈丽君道歉之后也没有休止。这些网暴言论,一味制造对立引战,加剧撕裂,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只会让受害者陡增,也会放大“寒蝉效应”,对社会没有任何益处。对任何网暴坚定说“不”,当是全社会鲜明的态度。

“网暴”的背后,也少不了“畸形饭圈文化”的影子。不知道还要强调多少次,我们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没有资格和权利去伤害,也可以喜欢一个人,但无底线的维护就是捧杀了,甚至因此去伤害其他人,那不是真正的爱。此外,部分极端粉丝也不代表整体,从舆论反馈看,大多数网友或粉丝还是理性的,有边界感的,明辨是非的,这都是舆论场上的“正向力量”,社会也要避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如何制止“畸形饭圈文化”对无辜者的侵害,对网络环境的污染?如何让舆论场的交流互动更加良性理性?这是一个公共课题,而且人人有责。因为网暴层层浪潮之下,“畸形饭圈文化”屡屡上演无差别攻击,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