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3:05:00
春天该有的样子是什么?
是逃离城市喧嚣
到茶园当半日闲散茶农
到大山集市采购山珍野菜
不如放下手中的忙碌
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
清明假期,平武豆叩羌族乡禅茶清谷茶园里热闹非凡,这个时节,正值平武春茶季,不少游客驱车前来,观看羌族民俗展演、体验春茶采摘乐趣。
4月5日,在平武藏羌民俗文化广场上,一场场羌族民俗展演热闹上演,传统绝技“上刀山”表演让游客们捏紧了手心,只见非遗传承人赤脚踩在12米高的刀梯上,刀刃寒光闪烁,表演者却稳稳登上顶端展开彩旗,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得台下响起阵阵惊呼与掌声,也展示着羌族儿女的勇敢与智慧。
游客刘奇源说:“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刺激,这几位非遗传承人有勇气、有魄力。”
伴随着欢快明朗的羌笛与羊皮鼓声,羌族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圆圈,脚步灵动,时而轻盈踏地,时而欢快跳跃,手臂随之自然摆动,动作整齐划一。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尽情展现着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围观的群众也被感染,纷纷加入其中。
看完表演,游客们头戴遮阳帽,挎着小竹篓,穿梭在整齐排列的茶丛间,指尖轻掐,鲜嫩的茶芽便“跳”进篓中,大家沉浸式体验采茶的乐趣。
在茶园里,不仅能采茶,还能体验炒茶的乐趣。游客们双手在炒锅中左挥右摆,搓抓揉捻,经过一道道工序,片片鲜嫩的茶叶变直变细,最终成为一捧好茶。
游客李果告诉记者:“平武的茶挺好的,我们喝的大部分茶都是平武这边的,对平武的茶印象比较好,所以今天带着家人一起来采茶。”
在集市上,竹筐里码着刚炒好的绿茶,带着清晨露水的山野菜堆成小山,还有羌绣手工艺品,让游客的后备箱变成了“山货集装箱”。
今年清明假期,游客们不仅在平武收获美景与特产,更能把关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惬意时光的珍贵记忆稳稳“收纳”在心底。
蕨菜、折耳根、鸭脚板……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宝贝”,今天全部都“走”上了集市。4月5日,北川首届野菜节在卓信·北川智慧农贸广场热闹开市。
本次活动以“春味正浓,野菜飘香”为主题,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模式,集中展示全县40多种时令山珍野菜,打造集展销、体验、科普于一体的山野盛宴,让“藏在深闺”的山野珍馐变身助农增收的“金招牌”。
在展销区,来自全县19个乡镇的70余家农户带来了折耳根、香椿、蕨菜等40多种时令山珍野菜,活动现场还有电商主播通过线上平台向网友推介北川山珍野菜,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他们的野菜生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农户邓招琼已经卖十多年野菜了,她向记者介绍,“今年的鸭脚板、石各菜还有折耳根都还可以,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野菜,希望更多人前来购买。”
另一边的美食体验区,本地餐饮商家现场制作野菜包子、清明花馍馍等特色小吃供市民免费品尝。亲子互动区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学习野菜知识,制作野菜标本。北川市民张高祥拿着刚买的野菜向记者介绍,“我刚刚买了车前草。它是一种药,也是一种野菜,我们一般买来炖腊肉、炖腊猪脚,都非常好吃。”
据统计,野菜节开市以来,销售营业额突破20余万元。此次活动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北川以“山野大集”为切入口,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把“流量”变“留量”,使“活动”促“产业”,让“土特产”变“金招牌”,切实扛起稳经济、惠民生、促发展的政治责任,为北川美丽幸福新村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平武融媒 北川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任露潇 唐舒琪 唐云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