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2:02:00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7月21日一早,内江市第六中学高2025届学子雷喆,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他拍下通知书内页,发给了高中班主任老师张俊,向她报喜。
要知道,高二那年,雷喆的成绩跌宕起伏,最差的时候考到年级200名后。在他一度怀疑自己的时候,是张俊不断给予鼓励,让他坚定了考清华、北大的目标。最终,在老师和父母的支持鼓励下,雷喆不懈奋斗,终于圆梦今夏。
雷喆(右)收到录取通知书和父亲合影(图据受访者)
坚定理想信念
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高一入校时,雷喆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的成绩下滑严重。
那段艰难的日子,雷喆至今记忆深刻。“接受不了,怀疑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想过考清华大学。”他说,在他失落的时候,张俊老师依然看好他,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在张俊看来,这不是一份盲目的信任,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她知道,这个学生刻苦、努力,是个“好苗子”。于是,她不断鼓励雷喆,将目标定为清华、北大,坚定信念,调整心态,这让雷喆十分感动。
有了前进方向,雷喆迅速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周末学校放假时段,他常常和另一名学习伙伴一起到教室继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追了上来,在高三的一次次考试中找到了自信。今年高考,他取得了物理类685分的优异成绩。
雷喆打开录取通知书(摄影:王泽权)
分享学习经验
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在分享学习经验时,雷喆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节奏,不要受他人影响。以他自己为例,他喜欢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找一些相对难一点的题研究。“有时候,一节课都没有做出来,但是在思考过程中我得到了启发”。
其次,雷喆认为心态很重要,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在学校里,他会在感觉很累的时候,和同学聊聊天,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晚上回家,喜欢听听音乐,自言自语给予心理暗示。
高考后,雷喆特意报了吉他培训班。理由有些特殊,他认为,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以后搞科研或者从事高强度工作时,放松心情,给予精神上的力量。此外,他也在着手预习大学专业书籍,为开学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