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千万”谱新篇 绘就幸福民生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8:09:00    

佛山在医疗领域积极行动,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戴嘉信 摄

这几年,佛山在民生领域掀起一场“品质革命”。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环两江先行区卫生健康强基创优,文旅城市IP加速打造……佛山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切入,努力实现“城乡区域有差异,生活品质无差异”,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看好病。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也是佛山获批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一周年。佛山持续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民生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成绩新突破▶▷

推动教育资源走向优质均衡

夏天,是属于学子们的收获季。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先后“飞”到佛山学子手中。7月14日,家住罗村的廖子昊同学收到了2025年佛山首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难掩激动与喜悦。

事实上,这样的喜悦之情早早便洋溢在佛山各大学校之间。

高考放榜之日,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季华中学首次以市属中学的身份公布了一份“成绩单”:据初步统计,该校高分段人数大幅增加,中山大学上线人数预计达17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突破……超额完成了“一年见成效”的目标。

“办学体制改革首年,学校各项指标均超预计完成!”季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卫东说。

自去年学校新组建以来,季华中学整合市内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等优秀学校资源,引入先进管理体制与顶尖创新资源,吸引了多名高层次人才。目前,学校拥有正高级教师6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办学力量日益雄厚。

前身为高明区第一中学的佛山市高级中学也迎来了好消息。该校高三年级主管副校长唐杰宣布:学校600分以上人数、特控率、本科率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两所学校创历史佳绩的背后,彰显着佛山下定决心促进教育资源走向均衡的行动力。

有别于其他学校,佛山市季华中学和佛山市高级中学分别位于三水区和高明区,正是佛山五区发展中实力较为薄弱的两个区。相比于佛山其他区,“高三”的基础教育水平并没有那么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传统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去年7月,在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的东风加持下,佛山对高明区第一中学、三水实验中学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将其升格为市属高中,促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高明、三水汇聚。

面向教育补短板、强弱项,佛山这一打破区际资源壁垒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资源均等化。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几年间,这样的案例只增不减。

佛山环两江先行区,一场更广泛的教育变革正在进行中。今年5月,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作为先行区建设的首个大动作正式启动。

该行动提出,到2027年,先行区核心区将累计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佛山一中、石门中学等本土名校将通过设立分校区、托管等方式下沉到环两江先行区各镇街,引发各镇街热烈反响。

除此之外,佛山加大市级层面统筹力,通过市、区签署备忘录,共建品牌初中,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区—镇—校”四级教研体系,五区跨区域结对紧密协作等,全方位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缩小本土教育差距。

以往,高明、三水的家长们更愿意将孩子送到禅城、南海、顺德读书,如今,这样的情形正在改变。

健康获得感▶▷

破解医疗资源配置难题

教育破冰,医疗强基。

人们一旦生病,去大城市看病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因为大城市有着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但在佛山,这样的“共识”正在被撼动。

“医疗卫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要事,要以全局视野谋划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近日,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启动,正式发布《佛山市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未来3年,佛山将从市区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推进“六医融合”三大维度共12项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环两江先行区“沉到底”,让先行区内418万群众的幸福“涨上来”。

这项行动直面环两江区域医疗资源配置“规模达标与质量不足”的矛盾:12个镇街承载着全市近40%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却仅有个别镇街拥有三甲医院。

但这种矛盾有望快速改变。《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环两江先行区要新增1家以上三甲医院,12个镇街均拥有不少于1家二甲以上单体或健共体医院,且实现旗舰型中医馆、中医阁全覆盖。同时,6个核心镇街均拥有不少于1个市级重点专科,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推荐标准。

就在该方案发布的次日,佛山市三水区也提出了一个目标:健康三水要留住九成患者。

未来,三水区将把省市优质资源引进来,把区级资源沉下去,全面实现南、中、北三个医疗副中心由三甲医院全面托管,形成区级龙头引领、镇级全面提质、村居方便安心的医疗卫生格局。

这几年,佛山卫生健康领域的努力实打实看得见:拥有13家三甲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是全国首批六个、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基层联系点,并与省卫健委共建全省首个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截至2024年,佛山已建成医联体28个、专科联盟80个,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六成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但佛山不满足于此,持续以系统性的思维破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探索医改新路径,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

例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打造大湾区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广东药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近期,佛山还积极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10家优质医院和院校合作办医,提升本地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如今,佛山构建起“市优、区强、镇活、村稳”整合型医疗体系,正在让“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镇”成为现实。

文旅大IP▶▷

打造大湾区文旅经济重要增长极

抓住民生实事,更要抓好精神需求。今年,佛山最热的词离不开“文旅”二字。

早些年前,龙舟赛事、三水足球还只是佛山本地人的狂欢,到了今天,水上“F1”、佛山“西甲”就已成为全国性的文旅盛事,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没想到龙船漂移一年比一年火,还带旺了村周边的生意。现在我们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家家户户都支持这个活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说。

与此同时,今年佛山“西甲”将持续一个多月,近100场的赛事预计将吸引观众超200万人次,全媒体流量将在去年43亿的基础上再突破。

随着一个个文旅IP的爆火,佛山的文化魅力闪耀世界,这座制造之都的转型动作也更加密集。

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承载地,近年来,佛山通过深挖历史底蕴、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旅品牌,让“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成为文旅经济的精彩样本。

在高明苏村,一条活化的“锦鲤”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5倍以上;在西樵简村,八百余年历史的岭南古村以非遗为内核,让古村文旅路线成为区域研学热门目的地;在三水白坭,凭借节庆品牌,近三年吸引游客超350万人次,带动各类消费超2亿元……

文旅产业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佛山的文旅“玩法”升维,有了更加系统性的谋划。

今年起,佛山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努力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切实把文旅资源转换为发展新优势,带动“旅游+千行百业”发展。

据统计,今年“五一”,佛山全市A级景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3.83%。另据携程数据,端午假期佛山酒店、机票订单量同比均增长了一倍多。

近期,佛山环西江—北江区域还被评为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再迎新机遇。

佛山文旅本地“玩得转”,在外地也“吃得开”。

不久前,2025佛山文化旅游暑期推介会走进江苏南京,全方位展现“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的独特文旅魅力,将“西甲”足球联赛等佛山特色赛事与本地美食、景区地标等联动,推出了338项暑期专属优惠活动,推动佛山与南京两地暑期文旅消费深度互动。

通过传统文化活化、现代产业融合及政策创新,佛山正从“制造之城”向“文旅标杆”转型,成为大湾区文旅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撰文:王蓓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