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图南六翼 向海图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8:19:00    

依托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南沙长期深耕航运物流等临港产业。南沙商务宣 供图

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刘伟 摄

日前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擂响了“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催征战鼓。

南沙,“千年商都”广州从未关闭过的口岸,开放的港、千年的城、世界的湾,在这里交相辉映。

6月30日,以“大湾区、大航运、大合作”为主题的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来自全球各地临港经济体代表齐聚南沙,总投资近70亿元的21个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大湾区临港产业集聚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揭牌发布。

南沙区委主要领导表示,南沙有区位“塑港”的禀赋、政策“惠港”的引力、湾区“强港”的势能,创新“活港”的生态,城市“兴港”的底座,是发展临港经济的“天选之地”。

接下来,南沙将乘着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东风,聚焦打造国际航运物流强枢纽、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邮轮游艇经济新标杆、大宗商品贸易桥头堡、现代临港产业增长极和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图南六翼”推动“港”的璀璨、“产”的跃升、“城”的繁华。

牵手世界

航运枢纽能级再跃升

港口有多大,临港经济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作为华南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区,南沙港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空联运、港港联运多式联运体系,2024年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207条航线通达全球,是中国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

在本次大会上,南沙航运枢纽迎来能级再度跃升的新机遇。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波宣布,“十五五”将投资200亿元,推动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南沙五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年通过能力1亿吨、500万标准箱,着力打造“效率品质港口”。同时开通海铁联运班列39条、驳船支线70多条,“一港通”模式覆盖多个支线港、内陆港,并发布东南亚海丝电商快线和“湘粤海丝”全程物流产品。“希望广大航运物流企业继续深耕南沙,共同推动港航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共建大枢纽大通道,提升航运物流服务能级。”黄波说。

南沙航运枢纽的建设,也不乏国际力量的加入。“我们将在南沙开展与广州港的合作。”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中国区总裁黎志伟介绍,借助南沙发达的航运服务,新加坡港和广州港之间有20多条航线往来。而借助本次大会,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与广州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为南沙航运枢纽建设再添新翼。

当前,南沙航运物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利好。无论是今年5月《广州市南沙区促进航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5年修订)》的出台,还是央行等五部门近期联合出台的“南沙金融30条”,都将给予航运物流业最大的支持,为临港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力的金融支撑。

“力争到2027年,南沙港年吞吐量达2200万标箱以上、海铁联运量达60万标箱、国际班轮航线达185条以上。”南沙区委主要领导在会上宣布国际航运物流强枢纽的未来目标。南沙将建强兴海设施,加快建设南沙港五期等重大项目以及智慧供应链基地、国际物流智慧云港等新基建项目,引入国际航运龙头企业,持续开辟欧美等远洋航线,推动“湾区一港通”覆盖更多内河港口,不断改善发展临港经济的软硬条件,让更多企业在南沙通江达海“链”全球。

多维发力

港区综合服务能级再进阶

大会上,南沙迎来多个标志性进展:大湾区(南沙)临港产业集聚区与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两大支撑平台揭牌、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发布、高端专家咨询团队正式组建。这些项目的落地,折射出南沙以点带面,系统性提升港区综合服务效能的发展逻辑。

黄波介绍,目前广州港加快向港口型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持续推动“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建设,完善江—海—铁全程物流智能服务产品,实现业务“云委托”、全程可视化、信息可溯源。同时,建成云计算中心和万兆高速主干网络,实现100余项智慧管理系统“上云”,上线“一港通”“云堆场”等30多个智能服务产品,通过数字转型提升客户体验。

依托天然的深水良港优势,南沙长期深耕航运物流、海洋科技等临港产业。自《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以来,广州市港务局、广州交易集团与南沙区三方联动,共同推进平台建设。

坚实的产业基础孕育出丰硕的创新成果。作为大湾区首个航运运价指数,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通过监测航运运价动态,为市场研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同步亮相的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能够直观展示船舶市场价格动态,以更智能的工具、更开放的生态,驱动航运交易数字化转型,赋能航运投资决策。

只有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才能支撑海洋经济突破一个个瓶颈。会上,南沙聘任一批临港经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资深代表,担任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发展咨询专家,为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咨政建言、出谋划策。

南沙同样为港区服务从货、船到人的进阶打造新样本。今年6月底,国际船员换班中心(查验站)、大湾区国际海员换班中心和南沙国贸海员离境退税店同步揭牌,率先构建起海员“通关—休憩—消费”一站式服务链。

从产业集聚到智慧赋能,从创新突破到逻辑再造,南沙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港区服务效能体系。

“五港联动”筑强海港产业根基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成为世界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当前,南沙临港经济发展已处于由“物流旺”“港口旺”向“功能强”“能量强”跃升的新阶段,正紧扣“五港联动”发展策略,促进国际贸易、邮轮游艇、临港加工制造、海洋科技等重点产业集聚。

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周旭辉看来,未来南沙发展临港经济的着力点在于推动高端制造与先进服务深度融合、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深化开放与合作。

打造“买全球、卖全球、链全球”的贸易新格局,少不了香港“超级联系人”与澳门“精准联系人”的协同。

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名誉主任萧志伟说:“澳门作为与葡语国家的精准联系人,相信有条件结合南沙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推动葡语国家的优质农产品、食品快速进入内地市场。”

邮轮一响,黄金万两。自2024年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累计接待“爱达·地中海号”等国际知名邮轮27航次、进出境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南沙开发建设的游艇泊位占全市七成以上,并正布局超1000个泊位,推动南沙客运港成为“港艇北上”首批出入境口岸,串联起大湾区游艇的“黄金航道”。

作为临港经济的支柱,南沙已形成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临港制造产业体系,2024年产值达2300亿元。

周旭辉表示,广船国际将积极参与到推动船舶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中,尤其是船舶管系加工等核心配套、LNG罐、船用电梯等高端配套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在海洋科技领域,南沙近年来同样捷报频传。广州海洋实验室、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落地,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等多艘“全球首船”密集交付,为湾区之心经略海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接下来,南沙将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锻造兴海科技,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现代种业、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撰文:李心迪 张翊伟 梁诗婷 余妍玲 郑国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