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04:00
今日,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确定的100位候选人名单面向社会公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智林名列其中。
*毕六福
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技艺古朴、造型美观,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毕六福是该项目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毕六福对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问题非常重视,他曾在传承教学片的拍摄过程中对孙子、孙女说道,“油纸伞制作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吃饭手艺’,我现在传给你们,你们也要后继有人,不可让这项传承数百年的技艺失传断绝。”
*阿西巫之莫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碧水、五彩的云霞、绯红的索玛花……在大凉山,五彩斑斓是这片土地的颜色,而彝绣,则是将凉山颜色镌刻记录的最直接方式。
索玛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是彝族服饰上最常见的元素。当地人常用索玛花,形容美丽而坚韧的彝族女性。
半世纪的时光,一朵朵索玛花开始在彝族女性的裙摆上出现,阿西巫之莫也用自己的技艺,“绣”出了一朵又一朵“索玛花”。如今,阿西巫之莫共培训了4000余人掌握彝绣技能,带出了阿布阿支莫、阿布巫淋等6个徒弟,他们的彝绣作品也在各大服装周出现,彝绣,逐渐在世人眼中绽放光彩。
*陈云珍
在外婆、母亲手把手的调教下,心灵手巧的陈云珍从小就学会了羌绣,长大后成了远近闻名的羌绣能手。一次偶然的机会,游客无意中看到陈云珍的绣品,赞赏不已,主动表示愿意掏钱购买。第一次知道羌绣可以卖钱,陈云珍惊喜不已,于是萌生了通过这门传统手艺增收致富的念头。
2008年6月7日,羌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绘、剪、裁、织、绣等技能于一身的陈云珍在2012年被评为省级羌绣传承人。
*陈智林
川剧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保护和传承,最好的方式便是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些年来,陈智林一直在舞台上辛勤耕耘,先后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优易胆大、县令纪大奎等脍炙人口的川剧经典舞台艺术形象。组织创排并主演的川剧《巴山秀才》《易胆大》《草鞋县令》,先后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国家文华表演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陈智林还积极参与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让川剧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图据四川非遗
编辑:段琪琳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