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56:00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如果你们在网络上遇到了这样的不良信息,应该怎么做呢?”
“这本书的插图为什么这么模糊不清呀?如果买到这种书籍怎么办?”
2025年的两会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予了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严厉打击涉黄涉非出版物。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河口乡“扫黄打非”宣传活动走进瑶光小学校园,将政策语言化作童趣盎然的实践课堂。河口乡司法所、科教宣传中心联合瑶光小学,将法律知识化作“青春成长指南”,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让法治教育“活”起来。
在互动环节,首先是一个名为“火眼金睛”的小游戏,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些模拟的书籍、光盘和网络截图,让孩子们分辨哪些是健康的文化产品,哪些可能隐藏着不良信息。孩子们兴奋地围在一起,认真地讨论着。
“这本漫画书上有不应该看的内容,是不好的!”一名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指着一张卡片说。法治副校长点头称赞,并教育孩子们如何识别和避免这些不良内容。
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良信息时的应对场景。有的孩子扮演在书店挑选书籍的角色,有的则扮演在网上浏览信息时遇到弹出不良广告的情况。通过这些模拟,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拒绝和举报不良信息。
“一本盗版书,可能藏着思想的蛀虫;一条不良信息,或许暗含价值观的陷阱……”在河口乡中心小学的礼堂内,乡司法所所长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用生动的案例为学生们揭开“黄”与“非”的隐蔽危害。课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化身为“护身铠甲”;“网络素养”被拆解成“辨真伪、守底线”的实用锦囊。本次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惠及师生及家长500余人,让两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
通讯员 万书君
编辑 黄焕弦
一审 杨仁生
二审 阮文静
三审 姜佳信
总编 吴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