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等产业 武创院发布三大创新枢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1:58:00    

4月13日下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下称“武创院”)召开2025年创新生态伙伴大会,并发布三大产业创新枢纽,聚焦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以及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

何谓“产业创新枢纽”?武创院院长李锡玲表示,枢纽更多概念叫交通枢纽,产业创新枢纽是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拉动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此次三大枢纽的设立,标志着其创新生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布局升级,进一步助力武汉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022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同步投入运营,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武汉市市长、武创院理事长盛阅春表示,近年来,武汉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球城市排名中连续六年上升,去年跃升至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下一步,武汉将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多链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近悦远来的一流创新生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李锡玲表示,最新发布的产业创新枢纽是武创院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协同效率的又一次创新探索,旨在武创院现有的80多家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推进协同模式的“更新迭代”,聚焦重点领域,整合顶尖资源,打造“产业创新枢纽”,未来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强单元、大枢纽”的创新体系。

以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枢纽为例,该创新枢纽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会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牵头,围绕武汉技术、人才、产业等优势,迁移融合北京科创高质量孵化创业优势,对颠覆性创新、国产替代、产业共性技术等重大创新技术进行主动深度孵化与关键性支持,重点推动AI工业垂类模型、专用场景数据生成、端侧芯片、具体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载体(陆、江、空)等AI+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方面的孵化创业融合,聚集一批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全周期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武汉未来产业科创体制优化升级的试验田。

王田苗表示,创新枢纽绝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通过人才、创新、产业、资金四链的深度融合,释放“1+1>3”的双城协同效应,将武汉制造业的“成本洼地”转化为“价值高地”。

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创新枢纽由武创院、爱博泰克、华信资本共同组建,聚焦创新诊断及治疗标志物转化、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等领域,是对武创院生命技术与转化医学领域的系统性布局。

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由武创院联合上市公司武汉逸飞激光组建,逸飞激光董事长吴轩担任该创新枢纽负责人。

吴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激光应用与高端装备创新枢纽瞄准新一代电池智能装备产业、工业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高端装备、半导体先进封测及智慧物流装备等四大领域,以“用”为导向,通过“链主定义场景-院企攻克技术-资本助推转化-企业参与落地”的协同机制,构建一个新型产业创新体系。

吴轩认为,所谓“枢纽”,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台,而是具备引领能力的系统性产业组织形态,要能整合资源、定义场景、突破技术、加速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