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13:22:00
8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及保供战略研讨”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在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及产业代表,共同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国家食用油保障体系建言献策。
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代钦,中国工程院院士、农学部主任张守攻,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项宇、科学技术司二级巡视员何艺兵等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万建民、王汉中等9名院士分别作报告。
黄三文在讲话中说,食用油供给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部署实施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协同攻关,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加快提升和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形成了保障食用油安全需构建“科技——政策——产业”协同机制的共识。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要以“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促多元”为主线,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油料作物的增产扩面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油茶、核桃等特色木本油料产业,全面提升本土油料供给能力。同时,要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北亚油谷”产业带,构建国内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食用油供给新体系,切实增强我国油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牢牢端稳中国“油瓶子”提供有力支撑。
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额尔古纳市共建的我国首个北亚油料科研平台——“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该科创中心聚焦党中央关于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决策部署,重点突破特短生育期春油菜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研发适合高纬度高寒地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内蒙古油菜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提升,辐射带动北纬45度以北的亚洲地区待开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提升内蒙古及周边省区的油料产能、实现我国油料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本次研讨会“多元化保供”战略提供了鲜活样本。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美编:刘本明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