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0:11:00
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
春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马铃薯种植基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正沿着预设轨迹匀速行进,显示屏实时跳动着土壤墒情、播种深度等数据。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误差不超过2厘米,效率提高3倍!”农机手张立国轻点屏幕,播种机便自动调整作业参数,马铃薯种薯被精准埋入地下。
近年来,新区探索构建“数字底座+产业大脑+应用场景”的智慧农业生态,建成30余个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覆盖50万亩耕地,数字三农平台通过部署200余套智能监测设备,可实现土壤墒情、虫情实时监测。
在大场镇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马立铭轻点鼠标,全镇3000亩智慧农田的实时数据便跃然屏上:土壤温湿度、作物生长周期等信息一目了然。马立铭介绍,平台已汇聚超1500G农情数据,实现从耕地到收获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不远处的同富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实训基地,学员正在进行精准喷洒作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介绍,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开展4期专题培训,累计培养64名持证植保无人机操作手,持证飞手操作效率是传统人工的20倍,农药和水资源消耗降低20%至30%。
数字技术的背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在中仓海青智慧农业示范园,实时数据通过高速物联网传输至园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并在大屏幕上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农田中动态呈现。示范园技术负责人王小琪介绍,“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种植,每亩可节本增效超过2000元,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精细化管理同样成为西海岸新区智慧农业的亮点。在张家楼街道的7.2万亩耕地上,搭载北斗导航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小时可完成100亩麦田作业,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50倍以上;智能温控大棚实现蔬菜全程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还使蔬菜产量提高30%以上。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