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3 09:06:44
积食”也好,“消化不良”也罢,当孩子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时都应重视。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若症状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很可能影响身体发育。有宝妈提出疑问:积食,跟西医里面经常说的消化不良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小儿积食和消化不良。
中医:积食
中医积食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 积食”这种说法最早来自明初一本叫《儒门事亲》的书,距今已经快一千年了,再到后来的有本叫《症因脉治》的中医书里,提出了“食积咳嗽”、“食积喘逆”、“食积泄泻”、“食积腹痛”这些说法。
再到后来,中医认为孩子的病大多由饮食引起的,食积是孩子生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经常使用“饥饿疗法”。《红楼梦》四十二回,太医给王熙凤之女巧姐儿诊脉后说:“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不必吃煎药,我送点丸药来,临睡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好了”。
西医:消化不良
现代医学里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诊断的,但对它的诊断是慎重的。需要在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有餐后饱胀难受、易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项,而且这些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持续了3个月以上才能诊断。
以上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缺乏特征性,并且极少全部同时出现,多只出现一种或数种。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
症状可能类似:
中医积食主要原因是“小儿乳食过量”。但从西医角度讲,除饮食不当,胃肠道炎症、天气变冷、体抵抗力低、肚子受凉甚至精神心理因素都可引起消化不良。从症状上看,积食与消化不良极为相似。实际上,症状相似,导致症状的原因未必相同。
拿常见的呕吐、腹胀、腹泻来说:
01 呕吐
新生儿及婴儿本身因为胃的位置偏水平位,食道下端的肌肉也比较松弛,所以容易返流,出现吐奶。当然胃肠炎、肠套叠、疝气、肠梗阻、一些全身性的感染、大脑的问题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呕吐。
02 腹胀
吃了变质、污染的东西,引起急性胃肠炎,肠蠕动异常也可能导致腹胀。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一些先天性疾病,比如巨结肠、肾积水,甚至一些肚子里的良性、恶性肿瘤都可能表现为腹胀。
03 腹泻
腹泻更是儿童的常见病,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细菌、寄生虫、食物中毒等都可以引起腹泻。
如何治疗?
“积食”也好,“消化不良”也罢,当孩子出现以上不适症状时都应重视。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呕吐、腹胀、腹泻等状况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很可能影响身体发育。
1、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吃辅食后,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段要开始训练咀嚼,不能总给孩子吃面条、面食等。
2、促进胃运动可以试一下平胃散,能促进胃部循环助消化,屁放完了,消除胃部紧张感,可以加快循环。四白散则对于慢性的积食造成的久咳有一定的疗效。
3、孩子7~8个月后,晚上要禁止喝奶,以体重为算:体重超20斤的宝宝,晚上睡前1小时禁奶;体重超22斤的宝宝,晚上睡前2小时禁奶;体重28斤以上,睡前3小时空腹为佳。
4、蒸、煮食物更适合孩子,每天规定时间吃饭,不宜吃得过饱,也不要太饿,才能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