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5 09:06:54
大家对《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都耳熟能详,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词作。得益于《三国演义》将其作为开篇词,以及《三国演义》电视剧以此创作主题曲,这首词的知名度颇高。
这是一首咏史词,通过叙述历史的兴衰变迁来表达人生感悟,既豪放又内敛,高昂激情中又不乏深沉。
每当阅读这首词,我们都会被它深刻打动,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翻过的一页又一页无情的历史。它以苍凉悲壮的基调展示了意蕴丰富的内涵,使人感慨万千,感叹不已。它诠释了人生哲理的深刻含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荣耀与耻辱、欢乐与悲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命运的跌宕起伏。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无法创作出这样宽阔而通透的作品。
那么,杨慎的人生经历与大多数人有何不同呢?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是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三才子之首。他来自显赫家庭,是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杨廷和的儿子,其父亲和祖父皆为进士。
作为首辅之子,又高中状元,杨慎的才华举世瞩目,原本前途无量。然而,他却不幸遭遇了“大礼案”,触怒了皇帝,被罢官且两度遭受廷杖刑,差点丧命狱中。最后,他被流放至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地区)。
踏上通往云南的漫长旅程,杨慎虽疲惫不堪,但在跋涉万里后终于抵达永昌卫,虽身体虚弱但保住了生命。
在云南,杨慎并未因流放而颓废。相反,他经常四处游览,观察民间风俗,用诗文抒发心情。他在云南度过了三十余年,足迹几乎遍布全省。在每个地方,他都会与当地的学子交流诗歌与学问,留下了大量描绘云南风光的诗篇。
关于《临江仙》的创作,据传发生在杨慎被押送至云南途中。当时,他同两名押送的军士抵达湖北荆州,在江陵县境内准备渡过长江。这时,杨慎看见一名渔夫和一名樵夫在波涛汹涌的江边摆放简朴的食物,边品酒边闲谈。两岸青山若隐若现,夕阳西落,杨慎深陷其中。回想起自己官场经历的沉浮,杨慎感慨万分。他请求押送他的军士给他纸笔。这位军士对杨慎的才华十分敬重,便给了他纸笔。于是,杨慎在途中,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开始创作,挥毫泼墨,影响了无数人的经典诗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然,我们已无法得知杨慎在何种情境下创作了《临江仙》,他的创作过程或许仅为后人想象。然而,千百年来,这首词真实地感染了我们。
这首词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江渚之上、在秋月春风中,白发苍苍的渔夫和悠然的樵夫对酌畅饮,谈笑风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一幕。
大江带着浪花奔流而去,千古英雄随着江水流逝消失无踪。“是非成败转头空”,壮丽、悲壮,既包含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示了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漠与轻视。
面对如血般的残阳,过往的历史仿佛也凝固在其中。唯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感悟中,种种情感涌上心头,令人长久陶醉其中。
正因为杨慎人生经历丰富、感悟深刻,他得以洞察世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表述这番人生哲理,使得无数读者产生共鸣。
他37岁时遭受贬谪,终生未能返回京城。颠沛流离的一生,或许正是这种在逆境中坦然洒脱的境界,给予了他无尽的精神财富。
杨慎才华出众,却遭遇政治压迫,一生未能施展抱负。然而,他看透了当时朝廷的腐化,拒绝屈服、迎合权贵,宁愿坚守自己的信念,终老于边远之地。
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快事,把历代兴衰当作谈资笑谈,表现出对世俗的鄙视与淡泊的情怀。实际上,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追求名利似乎总是某些人的生活方式,但名利之锁往往使人痛苦,难以摆脱。
正是杨慎告诉我们,“是非成败”皆如过眼云烟,无需耿耿于怀、计较得失;当有机会时,我们应努力奋斗,在时间流逝中追求自身价值;而在无机会或世俗难以承受之际,我们也应能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贫富无常,我们所得、所失终将随生命消逝而烟消云散。因此,一壶浊酒、几位知己,过得自在,并非消极,而是另一种选择与智慧。
始终认为,《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开篇,实乃再适合不过。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已远离我们,战争的硝烟消散之后,所留下的仅是一段段传奇故事。
自古至今,世事瞬息万变,即便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又能算作何物?不过是人们闲暇时刻的谈资而已,在欢乐的酒宴上谈笑风生,畅快淋漓。诸多无奈与沧桑,尽在言外。如同杨慎所作的《临江仙》,等待我们去细细品味,去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