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5 18:18:53
红旗渠
修建红旗渠不仅是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更是谱写了历时十年,投资七千万,无一人渎职,无一起贪腐的神话。这与当今许多重大工程建设中高楼建起来,干部倒下去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唏嘘感叹。
红旗渠不仅是一渠清水送太行,更是一股清风送太行。为什么没有发生一起贪腐、渎职,反思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杨贵在开会
一是修建红旗渠风险大,组织者随时有被撤职的风险,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修建红旗渠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林县县委根据林县实际情况自主做出的决定,开工于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之时,缺少国家资金支持、缺少工程机械、缺少技术人员、缺建渠物资,拥有的只是林县人民改变缺水的一腔愿望和重新安排河山的满腔热情。建设全凭一钎一锤,车拉肩扛。建渠期间经历过政策调整,资金匮乏,缺米少粮,正如杨贵所说:“在修渠的十年时间里,我们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真是胆战心惊啊!”
杨贵和林县群众在一起
杨贵有三次差一点就撤职:第一次因违犯中央“百日休整”命令,幸得谭震林副总理支持才涉险过关。第二次因挪用退赔”一平二调“资金,得到了李先念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保护,并把具体情况写成报告呈送毛主席,毛主席圈阅才算了事。第三次被打成“走资派”,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保护才被“三结合”。杨贵如此,林县别的干部就不用说了,兢兢业业干工作还不知道能否平安,谁还敢贪腐、渎职。
二是红旗渠修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正是我国风气最纯正,官员最廉洁的年代,社会大环境容不得贪腐和渎职。新中国的建立,涤荡了污风秽气。党中央、毛主席处决了贪污腐化的刘青山、张子善,警示了全党干部。全国上下、全体人民一心一意建设新中国,那是一个昂扬向上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年代,改天换地的年代,不仅是干部,就是普通群众也摒弃私心杂念,全力建设新中国,不贪不占,官民同体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迄今仍然令人向往。
和群众在一起
红旗渠修渠资金来自于各公社、大队和群众贡献,大部分用于购买工具、炸药和材料,红旗渠一段 一段由群众义务出工修建,不拿工资,不计盈亏。没有建筑建筑公司承包工程,也没有领导亲属插手建设。
三是林县县委为修建红旗渠建立了严格、周密的制度,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1960年2月16日,也就是红旗渠工程开工第6天,引漳入林总指挥部颁布《八项纪律》,其中第五项纪律号召党员干部开展“五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深入工地、深入群众,做到作战是指战员、生产是战斗员、施工是技术员、战地是宣传员、食堂是炊事员,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
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在《八项纪律》基础上,红旗渠党委(红旗渠指挥部)又适时细化制定了《总指挥部财粮金融股工作意见》《关于加强联系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遵守群众纪律的几项决定》《关于民工补助及物资管理的几项规定》《关于财物管理工作的几项制度》《关于干部遵守的十项制度》《关于认真搞好竣工清财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靠制度管权、物、钱,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和不正之风。
自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累计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单从这组有整有零的数字,足以想象背后是多么缜密的管理系统。
修渠物资分类管理,出入有手续,调拨有凭据,月月清点。粮食、资金补助的发放程序也很严格,根据记工表、伙食表、工伤条等单据对照执行,几乎不可能虚报冒领。靠制度管理权、物、钱的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了腐败。
红旗渠不仅是幸福渠,也是廉洁渠,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必将历久弥新,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