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寂静主义、金戈主义、萨德主义、越山主义……都是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09:51:38    



寂静主义

Quietism

接受事物本来的面目,但更多的是指基督教神秘的灵修神学,诉诸冥想和断念。该词源于西班牙牧师米格尔·德·莫利诺斯(约1628-1696)的学说,其教义不注重天主教的礼仪和权威,1687年被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谴责为异端。

斯多葛主义

Stoicism

毫无怨言地漠视困难或疼痛。更具体地说,斯多葛主义指的是出生于塞浦路斯岛季蒂昂的芝诺(公元前335-前263)在雅典所教的哲学。斯多葛派的名字来自Stoa Poikile(指柱廊里有绘图的门廊,芝诺讲课的地方),认为美德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美德就是与命运和谐相处,接受命运的安排。因此,它信奉人应该从自己的情感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哲学(尽管不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斯多葛学派在希腊罗马世界蓬勃发展长达数个世纪。正如住在罗马(原先是奴隶)的希腊斯多葛派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所言:“不是通过满足欲望去保卫自由,而是通过消除欲望去保卫自由。”

达达主义

Dadaism

起源于1916年苏黎世的一场文化运动,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抗议,认为传统的“资产阶级”艺术是那场战争的同谋。达达主义的追随者认为那是一种“反艺术”,达达主义吸引了如法国的马塞尔·杜尚(1887-1968)、德国的马克斯·恩斯特(1891-1976)等一批艺术家。其影响也扩散到文学领域,例如德国作家库尔特·施威特斯(1887-1948)创作了“有声诗”,一些作曲家谱写了“达达”音乐。就许多方面而言,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朋克的先驱。

越山主义

UItramontanism

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种学说,指在信仰和纪律的问题上,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诸如高于地方当局和主教的权威。这个词源自拉丁文ultra和mons,意为 “超越”和“山”,原本在中世纪用来描述一个来自 “山那边”的非意大利籍教皇,“山”指的是从北部将意大利半岛与欧洲大陆分割开来的阿尔卑斯山。在法国,经过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这个地理学词语被颠倒过来,用来形容居住在意大利的教皇权威,其含义是教义的追随者比法国天主教徒更不爱国一一一主张限制教皇权力的法国天主教徒宣称,教会应与君主共享权力。

本本主义

Literalism

死抠一个词或短语字面的确切含义,丝毫不考虑词语的隐喻或语境。因此,如果有人说“数以百万计的人在等车”,这个说法有时候会导致一定的混乱,但几乎没有人会误解这句话的意思。


伊壁鸠鲁主义

Epicureanism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教导的一种生活方式,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因为没有来世。这种观点常常被解释为“既然明天我们会死,那就吃喝玩乐吧”。但事实上,伊壁鸠鲁并不提倡这种享乐主义的方式,因为其带来的后遗症正是那些人们想要避免的痛苦。相反,他强调以节制适度的方式,达到安宁、幸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李森科主义

Lysenkoism

乌克兰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1898-1976)的思想和政策。李森科信奉拉马克关于获得性状遗传的进化理论,反对正统的遗传学,他却从1940年至1965年间担任苏联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是苏联农业的主导人物。他许诺以更好的方式以及更少的花费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他生物学家却表示难以置信。他曾一度声称,如果环境合适,小麦会产出黑麦种子——这相当于说,狗在野外可以生狐狸。李森科的命运随政治气候变化而沉浮。1964年赫鲁晓夫(1894-1971)倒台后,李森科的学说被推翻,苏联承认了正统的遗传学。

波希米亚主义

Bohemianism

用来形容一种随意的、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不受主流社会的束缚。该词的最早使用与十九世纪的法国艺术家和作家有关,暗指四处漂泊的吉普赛人,一般认为他们来自欧洲中部的波希米亚地区。更为现代的波希米亚主义可以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世界的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身上看到。法国后来出现了布波族(bobo)——布波族是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bourgeois bohème)的缩写,表示矫揉造作,在举止和着装方面充斥着大量的波希米亚风格。

禁欲主义

Asceticism

一种限制或避免尘世欢愉(如性爱和酒精)的生活形态。该观点常见于许多宗教传统,认为这种禁欲将有助于达到灵性目标(例如,佛教的禁欲寻求涅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禁欲主义(源自希腊“训练”)起源于古希腊时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的训练体制,并没有那么高大上,而这种训练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依然很流行,使许多俗世的拳击手像僧侣一样苦修。

马基雅维利主义

Machiavellianism

主张在追求或维系权力时无道德可言的政治学说或一般行为(因此认为任何的不择手段都是允许的)。该学说是意大利政治家、政治哲学家和佛罗伦萨共和国公务员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在其专著《君主论》中提出的。作为指导一个新君王如何行使权力的例子,马基雅维利写道:“一旦欲加害于人,一定要害到使其无法翻身的地步,这样,就无需再去担心他的复仇之念了。”马基雅维利学说的另一个例子深得许多独裁暴君们的欢心:“既然爱和恐惧无法共存,若我们必须二者之间取其一,那么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更为安全些。”

“马基雅维利主义”是十六世纪法国人出于蔑视意大利的一切事物,作为贬义词首次创造的。 十六世纪的英国使用该词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如在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的戏剧中。《君主论》一开始由马基雅维利私下发行,在其死后五年即1532年才出版。1559年,《君主论》和马基雅维利所有其他作品均被列入天主教会的“禁书目录”,一方面是因为马基雅维利对教皇公然的蔑视,另一方面是此书赞美非道德。

作为心理学术语,马基雅维利主义指为了个人利益操纵他人的一种行为倾向。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马基雅维利本人显然是一个正直的佛罗伦萨公民,对其家人而言,他又是一位仁慈宽厚的父亲。

加尔文主义

Calvinism

基督教新教的一套信仰,起源于十六世纪法国神学家和牧师约翰·加尔文的教义学说。加尔文主义有五个基本要点——“全然堕落”,意味着每个人都天生有罪; 上帝所拣选的“选民”是命定的;那些罪人需要赎罪才能得救(根据加尔文主义,基督没有为拯救所有罪人而死);“不可抗拒的恩典”,意味着上帝的选民不能抗拒上帝的召唤;圣徒持续蒙受天恩,意味着那些被选择得救的人将到达天堂。加尔文沮丧地指出,上帝预先注定了“自身没有任何优点的一部分人类,却被永恒救赎,而另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惩罚他们的罪,就受到永远的诅咒"。


神道教

Shintoism

日本的主要宗教,信众大约有一亿一千九百万。起源于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是万物有灵论和萨满教的混合物,公元八世纪成为法典,名字取自汉字“神道”(神的道路),并将神性归于统治的日本皇室(日本在二战战败之后,才实现了政教分离)。神道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具有“四誓词”——传统和家庭;自然的神圣性;洁净;尊崇祖灵和超自然的力量以及被称为Kami的神。

萨德主义

Sadism

从使别人受苦和羞辱他人引发的快乐感,尤其是性快乐。如果接受者心甘情愿接受痛苦和屈辱,他们就是受虐狂,两种行为都具有的被称为施虐/受虐狂。这个词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精神病学家理查德·冯·克拉夫特-埃宾(1840-1902)创造的,指的是萨德侯爵。萨德是法国一个贵族,他在一茶列色情小说中描述了自己的性变态行为,主张放荡不羁,不受传统道德约束。

金戈主义

Jingoism

极端的爱国主义,往往表现出支持侵略性的外交政策。这个词源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英国面临与俄国升成威胁时的一首音乐厅歌曲里的短语“by Jingo”,该短语是"by Jesus”(天哪!)的委婉说法。1878年在俄土战争中俄国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这首歌唱道:

我们不想开战,但天哪,若我们想打,

我们有船,我们有人,我们也有钱!

我们之前打过熊,我们是真正的英国人,

俄国人别想占领君士坦丁堡。

“金戈主义”这个词是由英国激进派乔治·霍利约克(1817-1906)在1893年3月13日致《每日新闻报》的一封信里创造的。

新造型主义

Neoplasticism

1917年由提奥·凡·杜斯堡(1883-1931)创立的荷兰艺术运动,杜斯堡在一份名叫 “风格” 的杂志上传播该运动的思想,因此“风格派” 是该运动的最初名称。风格派是一个纯粹的抽象,只使用垂直线、水平线以及黑色、白色,灰色和原色。

风格派后来被称为新造型主义一一新的造型艺术或荷兰语Nieuwe Beelding-一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他在1914年的一封信里写道: “我在一个平面上构建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是为了用最大的意识来表达普遍的美丽。造物主激励着我,让我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中,如同任何一个画家一样,因此就迫切想创造某种东西,但我想要尽可能地接近真理和抽象的一切事物,直到我抵达一切事物的根本。

后来,蒙德里安在1917年至1918年发表了随笔系列 《绘画艺术中的新造型主义》,详细阐述他的风格,作为一个艺术家团体,风格派在杜斯堡1931年夫世后就消亡了,但其仍对后世时建筑设计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德裔美国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的作品中。

高德温式妙语

Goldwynism

由自相矛盾地选择词语、成语或文本而产生的一个滑稽的语句,如“把我包括出去(include me out)”。该词引用自这类句子的习惯使用者波兰出生的美国电影制片人基缪尔·高德温(1882-1974)。高德温原名施缪尔·格小非茨,在英国改名为寒缪尔 ·高德菲什,后来到了美国又改名叫塞缪尔·高德温。高德温式妙语的著名例子包括“如果我现在就摔死,那我是活着的最幸福的人”“我并不总是对的,但我从来不犯错。”

野蛮破坏

Vandalism

故意损坏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或过程,包括在墙上涂鸦、打破窗户等。这个词通常表示轻微而不是严重的损坏或破坏,与四世纪和五世纪蹂躏西欧大部分地区及北非的日耳曼民族汪达尔人有关。455年,罗马被汪达尔人洗切一空,在十七世纪的历史学家和作家看来,这是一次愚蠢的、破坏性的狂欢。法语词vandalisme可能由法国王教学利·格莱戈瓦(1750-1831)于1794年创造,描述法国入甲命后破坏艺术品的行为。

俏皮话

Witticism

聪明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常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来表现。这个词是1677年由英国诗人、戏剧家约翰·德莱顿(1631-1700)创造的,来自形容词“witty”(中古英语,意为“聪明”或“机灵”) 。爱尔兰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讲俏皮话的高手,他的俏皮话俯拾即是:“除了我的天才,我没什么好申报的”、“我还不够年轻,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一切”。

相关文章